“吃一口唐僧肉长生不老,骂一句郭德纲大红大紫!” 这句在娱乐圈中流传甚广的调侃话语,仿佛成为了某些人想要一夜成名的 “捷径”。在《西游记》的故事里,那些妖精们虽对唐僧肉垂涎三尺,却始终未能得逞,而在现实的相声江湖中,李宏烨却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后半句。他以一种极为 “独特” 的方式,成功地让自己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瞬间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
李宏烨,这位被称为 “相声博士” 的人,其身份背景着实引人瞩目。他并非是传统相声门派中摸爬滚打多年、凭借扎实的相声功底而闻名的艺人,相反,他本是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学博士。在那一方充满着学术气息的校园里,他曾在实验室中与各种材料和数据为伴,为科研事业默默耕耘。然而,命运的转折却悄然来临,他声称自己对相声怀着一颗炽热的热爱之心,甚至不惜放弃多年苦读所积累的学术成果,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相声的世界。
据说,在他纠结于是否要放弃学术转而追求相声梦想的时候,一位不知名的同学成为了他的 “引路人”。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李宏烨眉头紧锁,满脸忧虑地诉说着自己的担忧:“我说那中国的科技怎么办?” 而那位同学则目光坚定,语气笃定地回应道:“他说有我们呢,你放心!” 就这样,在同学的鼓励下,李宏烨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信心,在博士毕业之后,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逐梦相声之路。
高学历的他,思维方式的确与众不同。在传统相声的发源地天津,那些听了一辈子相声的大爷们,怎么也想不到,相声竟然还能被 “公式化”。而李宏烨却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独特视角,拉着同样高知的妻子郑钰,开启了 “公式相声” 的创新之旅。他们如同探索未知科学领域一般,将人们的笑点视作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在大学校园里,他们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的相声专场,那场面可谓是热闹非凡。校园的礼堂中,灯光璀璨,座无虚席,学生们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纷纷前来一探究竟。李宏烨站在舞台上,激情澎湃地向台下的观众阐述着自己的理念,他坚信自己所研究出来的这条道路,必将成为未来相声艺术发展的大势所趋,甚至天真地认为,这一创新能够挽救日益衰败的相声行业。
时间来到 2018 年,这一年成为了李宏烨相声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登上了郭德纲主持的相声竞演节目《相声有新人》的舞台。彼时的郭德纲,满心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档节目,挖掘出更多有天赋、热爱相声的年轻人,为相声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他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精心筹备,用心良苦。然而,他怎么也没有预料到,这个舞台上,竟然会出现一个如此与众不同的 “奇葩” 人物。
李宏烨上台之后,可谓是先礼后兵,他的举动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只见他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走向郭德纲,手中捧着三本厚厚的书籍,说道:“郭老师,您可能不认识我,这是我写的三本书,赠与您,希望您认真读一下,您应该能看懂上面这本!” 郭德纲接过书,翻开封面,其中一本上赫然写着:“看懂难、应用更难,咀嚼咀嚼!” 这几个字,让人不禁感觉有些突兀,仿佛一股别样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礼” 过之后,李宏烨便开始了他的相声表演。在众人满怀期待的目光中,他和搭档说完了一段相声。然而,表演结束后,台下的观众反应却十分冷淡,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笑声和掌声。郭德纲坐在评委席上,眉头紧锁,显然对这段相声并不满意,最终给出了不予通过的决定。这一下,李宏烨可不干了,他立刻表现出不服气的样子,大声说道:“我的相声跟你的不一样!” 郭德纲心中纳闷,相声不都是以逗乐观众为目的吗?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紧接着,李宏烨便开始滔滔不绝地阐述起自己的 “公式相声” 理论。他的眼神中闪烁着骄傲与自信的光芒,仿佛自己掌握了相声界的绝世秘籍。“这么说,用科学的发展来创作相声,这是相声界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我们的公式相声。我把工程学里的有限元理论所有公式一个个类比到相声上,然后做出一套效果预期总公式。观众怎么笑,能笑多久,我们都有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来写相声,在几分几秒抛出一个效果质量为多少的包袱,能让观众笑多久,我们都提前知道……” 他的这一番话,让在场的其他参赛选手都面面相觑,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郭德纲听后,也是一脸疑惑,他忍不住说道:“等会儿,我不大理解。” 而此时的李宏烨,更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面色骄傲地回应道:“没事儿,有什么不懂您说,我指点指点…… 您能不能让一个没说过相声的人直接上来,说一段就逗笑大家?您不能,我能!我的相声就是写给那些零基础的人的,只要掌握了我的公式,跟着我学,谁都能说相声!”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仿佛在向整个相声界宣告一场革命的到来。可是,相声真的可以用公式计算吗?观众的笑声难道能像机器一样被一段公式精准操控吗?郭德纲心中虽有诸多不解,但他并没有过多地争辩,只是给出了一句予以尊重,但仍坚持不予通过的评价。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尽管李宏烨的相声在节目中并未得到认可,但他却因为这场与郭德纲的争论而意外走红。2018 年 8 月,李宏烨与郑钰夫妻二人带着他们那令人摸不着头脑的 “公式相声”,凭借着 “怒怼郭德纲” 这一噱头,迅速冲上了热门头条,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网络上瞬间炸开了锅,网友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网友觉得这段 “胳膊拧大腿” 的争论简直比相声本身还要精彩,他们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热烈地讨论着,各种评论如潮水般涌来。还有的网友则对李宏烨的 “大胆” 言论感到好奇不已,心中暗自思忖:“什么人这么大胆,敢夸下海口说自己仅用公式就研究透了人类的笑点,能凭借公式,让不会说相声的人成为大师?”
在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和舆论热度的推动下,短时间内,李宏烨的 “公式相声” 开始被大众主动去了解,他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不小的知名度。有了知名度之后,各种机会也接踵而至。不少学生家长听闻 “公式相声” 能够让零基础者快速成才,便心动不已,愿意花费大价钱送孩子去学习。李宏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顺势创办了培训公司。在培训公司的教室里,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桌椅,黑板上写满了各种公式和相声术语。孩子们坐在座位上,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他们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解那些复杂的公式,试图理解如何将其运用到相声表演中。就这样,李宏烨从学生身上成功地赚取了第一笔钱。
之后,李宏烨又将目光投向了短视频平台,开启了直播之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相声演员在直播中却很少讲相声。他发布的前 20 条视频里,几乎条条都离不开郭德纲。他在视频中或言辞激烈地批评郭德纲,或故作高深地阐述自己的相声理念,大有一副痛骂 “老郭你有眼不识真金” 的架势。在直播的画面中,他坐在镜头前,表情丰富,手舞足蹈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试图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而观众们也被他这种 “独特” 的行为所吸引,纷纷涌入直播间观看。就这样,他在平台上越骂越红,越骂越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随着人气的不断攀升,李宏烨的自信心也愈发膨胀。他顺着这股 “大势”,自认为自己已经红得发紫,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在上海黄浦区租下一个大舞台举办商演。要知道,在相声界,能够成功举办商演并非易事,许多相声艺人在圈子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都不敢轻易尝试。而李宏烨却毫不畏惧,他坚信自己的 “公式相声” 一定能够征服观众。
商演那天,剧院外热闹非凡,人来人往。观众们手持门票,满怀期待地排着队入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心中想象着即将听到的将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 “爆红相声”。剧院内,座无虚席,灯光渐暗,演出正式开始。李宏烨与他的 “门徒” 们身着整齐的服装,精神抖擞地走上舞台。他们在台上说得唾沫横飞,表情夸张,试图用自己的表演来诠释 “公式相声” 的魅力。然而,台下的观众们却听得一头雾水。有的观众皱着眉头,满脸疑惑地小声嘀咕:“就这?当相声是理工学科呢?你工科博士擅用公式,就以为什么都能用公式解决?” 还有的观众则无奈地摇摇头,心中暗自想着:“他说我们应该笑啊,因为他们已经抛出了一个挺大的效果质量,可怎么办,我真的觉得不好笑,那我是应该笑还是不笑?”
第一场商演就在这样尴尬的氛围中结束了。然而,李宏烨却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看着台下座无虚席的场景,错误地认为自己非常成功。他选择性地屏蔽了网上一夜而起的 “唱衰声”,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于是,他又趁热打铁,接连举办了第二场、第三场商演。可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愿意为他的商演买单的人数骤降,到了最后,几千人的场地里竟然只坐着几十个人。舞台上的李宏烨和他的搭档们,看着台下稀稀拉拉的观众,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尴尬和失落。而台下的观众们,也同样感到尴尬不已,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该继续坐下去,还是起身离开。
尽管商演遭遇了惨败,但李宏烨对自己的公式相声依旧盲目自信。他带着妻子又登上了姜昆、冯巩等人主持的《中国相声大赛》的舞台。他站在后台,眼神坚定,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证明自己,我是对的,骂我的,你们错了。” 当他登台的那一刻,他试图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来开场,于是抛出了冯巩春晚上的经典句子 “我想死你们了”。然而,台下的观众却毫无反应,场面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随后,他和搭档开始表演相声,可是那 “有点难懂” 的相声内容,再次让观众们感到尴尬不已。
表演结束后,相声大师魏文亮老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点评。他坐在评委席上,表情严肃,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学历高,但你们对相声缺少理解,没有基本功,没有技巧,脑子里没有相声的概念。而且你们没去了解过相声的发展和文化,你说的甚至不能叫相声,只是一些自己理解的一种表演方式。我建议啊,你去了解一下传统相声,打一打底子,有基础了再做创新……” 魏老先生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指出了李宏烨 “公式相声” 的致命弱点。
而李宏烨的妻子郑钰又是如何回应的呢?在节目结束后的采访中,她振振有词地说道:“低学历其实听不懂我们的相声,我们公式相声的受众基本上我感觉主要以上过大学的人为主,有一定的知识文化背景,需要一定的逻辑反应能力。有人觉得不好笑,是因为他们听不懂我们说的内容!” 她的这番言论,不仅没有为 “公式相声” 挽回颜面,反而引起了更多人的质疑和反感。
回到台上,评委们开始打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姜昆竟然给出了全场最高分,从而拉高了整体平均分,使得李宏烨成功通过了第一轮比赛。这一结果,让屏幕前的众多观众都惊呆了。大家纷纷猜测,姜昆与郭德纲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系,难道真的如人们所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管怎样,李宏烨凭借着姜昆的赏识,暂时在比赛中获得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 2019 年到 2020 年期间,李宏烨在自媒体平台上可谓是风光无限。他骄傲且高调地收徒几十个,频繁地发布自己的 “作品”,在视频中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创作理念。他的每一个视频都像是一场自我宣传的盛宴,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巩固自己的人气。而每当他感觉人气有所下降时,他就会把郭德纲拽出来 “骂一骂”,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维持自己的热度。在他的视频画面中,他总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对着镜头夸夸其谈,仿佛自己已经成为了相声界的领军人物。
可是,这样依靠蹭热度和炒作得来的人气,又能维持多久呢?正如郭德纲所说:“一个人想要火,光靠蹭热度那是不行的,关键还得有真本事!” 这句话在李宏烨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 2021 年开始,李宏烨即使联合姜昆一起对郭德纲进行攻击,也无法阻止 “公式相声” 的凋零。曾经嚣张一时的他,在 “黑红” 了两年之后,终于被打回了原形。
上海交大的 “相声专场” 原本是他的一块 “根据地”,然而如今却无人捧场,最终被学校无奈关闭。他一手创办的培训班,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学员们纷纷离去,有的学员像宋启瑜一样,选择去说脱口秀,并且在脱口秀领域发展得不错;有的学员则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轨道上,不再做着 “零基础成为相声大师” 的美梦。
他的公司也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而他虽然被姜昆拉进了曲协,却始终得不到协会内其他人的认可,在曲协里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从未被邀请参加过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相声表演。
为了发扬自己的相声,为了那套自认为能够传播艺术的公式,李宏烨和郑钰这对曾经在专业与爱好之间选择了后者的夫妻,在相声这条道路上可谓是摔得头破血流,几乎失去了翻身的机会。2022 年之后,李宏烨在网络中的身影变得越来越少。或许是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曾经的轻狂与无知,他默默地删除了不少以前发布的那些 “激烈” 言论,也不再试图通过踩低郭德纲来抬高自己。到了 2023 年,他更是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 注销了自己的平台账号,就连常用的工作账号也不再更新。就这样,他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无声无息地被观众遗忘,彻底销声匿迹。
相声,这门看似简单却实则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技巧的学问,并非轻易就能被人掌握。在天津的大街小巷,那些普通的大爷们,或许一张嘴就能来上那么一两段相声,让人捧腹大笑。然而,真正要登上舞台,撑起一个完整的相声表演,并且让各个年龄层次、各个思想阶层的观众都能听懂、都能开怀大笑,那可绝非易事。这需要相声艺人具备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扎实功底,需要他们对相声的历史、文化、技巧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理解和领悟。
而李宏烨,他忽视了相声艺术的这些本质特点,仅仅凭借自己的主观理解去诠释相声,盲目地追求所谓的 “创新”。不可否认,他敢于尝试新方向的勇气值得赞赏,就像郭德纲所说:“我觉得你们敢去寻找新方向,这点很好!” 但是,他企图利用一个死板的公式去计算听众的笑点,从而 “对症下药”,将相声表演和观众反应都变成机械的、可预测的模式,这无疑是大错特错。
因为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着千差万别的表现。这岂是一个简单的公式能够分析透彻、完全概括的呢?
“我笑随我不随你。” 或许从一开始,李宏烨的 “相声创新” 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注定了他只能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相声史上的一个反面教材。而如今,他的消失无踪,也让人们不禁猜测,他是否已经彻底放弃了相声,转行去做其他事情了呢?毕竟,他除了是一位 “相声工作者” 之外,还是知名院校毕业的博士,凭借他的学历和知识,找一份好工作应该并非难事。
只是,他在相声界留下的这一段充满争议的故事,却将永远被人们铭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时刻提醒着后来者,在追求艺术创新的道路上,要尊重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切不可盲目自大,否则只会落得个贻笑大方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