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九游点亮娱乐瞬间

旗舰微单性能飙升2025相机技术有何突破?-九游灯光娱乐有限公司
旗舰微单性能飙升2025相机技术有何突破?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5-07-30
   从2025年的影像产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专业产品受技术革新放缓的限制,而大众化产品则受成本控制的影响。因此,实质性创新的产品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好产品出现,相反,当产品愈加细分完善,很多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在所有拍摄设备的背后,AI的介入也越来越多。  关键信息:高像素大底长焦、微距、抓拍、续航、防水,更加均衡,更加注重性价比。  长焦微距已成为旗舰级手机的标配,我们将会

  

旗舰微单性能飙升2025相机技术有何突破?

  从2025年的影像产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专业产品受技术革新放缓的限制,而大众化产品则受成本控制的影响。因此,实质性创新的产品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好产品出现,相反,当产品愈加细分完善,很多过去没有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在所有拍摄设备的背后,AI的介入也越来越多。

  关键信息:高像素大底长焦、微距、抓拍、续航、防水,更加均衡,更加注重性价比。

  长焦微距已成为旗舰级手机的标配,我们将会在2025年看到更多这样的产品。摄影师:李硕。

  2024年的手机影像新品依然众多,特别值得一提是vivo X100 Ultra——它同时采用了1英寸大底主摄与2亿像素APO级大底长焦摄像头。其中潜望式长焦摄像头兼具微距功能,而这也成为此后vivo X200系列的标配,甚至影响到了其他产品线与更多品牌的产品。

  事实上,在2024年的众多产品中,除vivo外使用1英寸传感器的也只有上半年的OPPO Find X7 Ultra和小米14 Ultra。前者采用了激进的双潜望方案,而后者主要提升了人像效果。

  进入下半年,我们没有再看到1英寸的产品,而这并非坏事。事实上,无论是vivo X200系列还是OPPO Find X8系列,抑或是iPhone 16系列,这些没有使用更大传感器的手机都变得更为均衡。vivo与OPPO的产品在抓拍能力上大幅提升,防护性也极为出色。而这些手机得益于传感器、芯片功耗的降低和算法的优化,在续航方面提升明显。

  OPPO的“无影抓拍”让手机拍摄运动题材变得游刃有余,也同样会成为未来的趋势。摄影师:李硕。

  我们应该会在2025年的上半年看到更多Ultra机型推出,特别值得期待的是小米、OPPO与vivo的新一代Ultra机型。因为从2024年下半年的手机新品来看,它们都很好地解决了过去手机不擅长的抓拍与续航问题,在长焦方面的提升也将会非常明显。

  手机长焦效果的提升还离不开AI对于长焦画面的优化,这也是AI技术在影像方面越来越多介入的体现之一。在手机的系统方面,AI则有了更明显的应用。在任何操作界面下,遇到不懂的问AI,办公难题也可以用AI来处理。

  关键信息:佳能与索尼推出了新一代旗舰级微单相机,堆栈式CMOS全面普及,AI对焦更加智能,电子快门愈加成熟,机身内置的AI开始介入图像处理。

  随着佳能EOS R1与索尼α1 II的面世,影友口中的日系“御三家”旗舰相机终于全部登场。与单反时代相比,微单或称无反时代的旗舰相机明显更偏向高速性能与专业用途。以EOS R1为例,其连拍速度达到了约40张/秒,最高电子快门速度则为1/64000秒,并且支持预拍摄功能。对焦方面,它支持佳能特色的眼控功能,并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佳能最强的加速捕获系统,提升了追踪对焦性能。

  使用EOS R1拍摄的航展飞行表演,这台高速机型完全可以胜任这种极速需求。摄影师:王博。

  索尼的α1 II则在5010万像素的前提下实现了30张/秒的电子快门无黑屏高速连拍能力,同样支持预拍摄,同样借力AI技术实现了人体姿态识别、更多被摄体识别等前代产品无法实现的性能。

  AI技术的运用不仅限于对焦,在佳能EOS R1和EOS R5 Mark II中,都带有机内神经网络降噪与机内高分辨率放大功能(仅针对RAW格式照片)。特别是后者可以令2420万像素的EOS R1输出9600万像素照片,而原本就有4500万像素的EOS R5 Mark II可以输出1.79亿像素照片。

  兼顾高速连拍、对焦与高像素性能,令索尼α1 II不仅适合运动题材,也适合人像和风光题材的拍摄。摄影师:林海音。

  与佳能和索尼更新旗舰级产品相比,尼康推出的Z6III和Z50II则分别对应了全画幅和APS-C画幅中偏向入门级的定位。但二者都具备极高的连拍速度与AI对焦性能,比前代产品有明显升级。其中Z6III使用了独特的部分堆栈式传感器,也获得了出色的高速与视频性能,令人印象深刻。

  “怎么提升在九游娱乐的游戏体验?”

  富士推出的X-M5则依旧延续了复古路线,并通过机顶新增的胶片模拟式转盘来强化了自己的特色。而热门机型X100 VI的推出,则巩固了这一系列在社交平台上的优势与热度。

  佳能EOS R5 Mark II是一台全能机型,其追焦和连拍能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摄影师:李硕。

  尽管2024年的新品令人激动,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每一个领域的产品,在像素方面基本都维持了与前一代相同的水平。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更多体现在速度上,而非像素上。产品画质的提升也比较有限,多依赖于AI的辅助,而非硬件层面的突破。

  在2025年,这种趋势恐怕还会延续,直到全新的传感器面世。其实这种情况也不仅限于相机领域,手机领域也是如此。某种程度上看,传感器的创新动力远不如影像功能方面的创新那样充足(如色彩风格),成本控制也限制了高端传感器的向下普及。缺少竞争与自我革新驱动力,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

  凭借最新的对焦算法与优雅的色调,富士X-M5拍摄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摄影师:王玉佳。

  关键信息:日系产品开始尝试打破过去的规格限制,或是进行更轻量化的设计,而几乎所有国产镜头品牌都开始生产AF镜头,其中不乏高品质的精品。

  2024年的镜头产品很有意思,因为你会发现一些看似矛盾的特质出现在镜头上。比如我们看到了一些很沉的镜头,但它们的规格都是过去没有的,像索尼FE 28-70mm F2 GM、适马28-45mm F1.8 DG DN和28-105mm f/2.8 DG DN。它们在保证高画质的前提下,都扩大了镜头的光圈。

  还有一些镜头实现了比过去同规格镜头更轻巧的设计,比如腾龙50-400mm F/4.5-6.3 Di III VC VXD和尼康的F1.4定焦镜头群。

  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两类镜头发展方向中,前者对应的是满足专业需求和专业市场,而后者则是大众需求和大众市场。当然,这仅仅是对产品划分,在实际用户选择时可能会有交错。

  适马28-105mm f/2.8 DG DN将高画质、大光圈和实用的焦段结合到一起,可以满足专业摄影师的多种需求。

  同时,摄影镜头兼顾视频拍摄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对于诸如呼吸效应控制等视频拍摄的要求要远胜过往。像佳能推出的RF24mm F1.4 L VCM、RF35mm F1.4 L VCM和RF50mm F1.4 L VCM,在外形上几乎一致,重量也相差无几,在视频拍摄更换镜头时不必做太多调整。

  在国产镜头领域,我们欣喜地看到唯卓仕、老蛙、铭匠和永诺等品牌都推出了支持自动对焦的全画幅或APS-C画幅镜头。镜头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反映了国产镜头技术的进步与积累,也逐渐改变了中端到入门级的镜头市场格局。

  自研VCM马达、双浮动对焦设计和多枚ED镜片,国产镜头中的唯卓仕AF 135mm F1.8 LAB FE实现了媲美原厂同规格镜头的画质表现,全开光圈素质就极为出色。

  在2024年,适马和腾龙都推出了佳能RF卡口的APS-C画幅镜头,丰富了佳能EOS R系统用户的选择。如果未来进一步推出RF卡口的全画幅产品,那么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甚至改变微单市场的格局。

  我们还应该看到,尽管国产镜头进展不错,出现了像唯卓仕AF 135mm F1.8 LAB FE这样的极高画质产品,但它在重量上的短板依然体现了与日系品牌之间的技术差距。同时,由于并未掌握卡口的话语权,国产镜头如今大多只会推出比较开放的索尼E和尼康Z口版本,无法进入RF和L系统。

  关键信息:除了一直致力于胶片模拟的富士相机,徕卡、尼康与手机品牌OPPO都加入到这场色彩盛宴之中。

  如果在2024年,你还不懂滤镜,不懂胶片风格,那么不仅会显得落伍,也会实实在在地降低整个摄影创作的效率。原因很简单,如今的滤镜已经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以专注色彩风格的富士相机为例,富士在推出的X-M5上设计了一个专用于切换各种胶片色彩的胶片模拟式转盘,这是前所未有的设计。这一设计体现了当用户越来越多将胶片模拟作为常用拍照设定后,用户习惯对于产品设计的影响。

  丰富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胶片模拟风格已经成为富士相机的招牌,上图为最新的REALA ACE胶片模拟风格,摄影师:王玉佳。

  令人意外也在情理之中的是,徕卡在Q3、SL3和Q3 43等机型上,支持了名为Leica Looks的7种色彩风格,它们可以通过Leica FOTOS App下载到这些机型上。与此同时,尼康在Z6III上尝试了名为尼康色彩方案的多种色彩风格,同样通过尼康云创App下载到相机之中。

  在手机领域,OPPO Find X8系列手机上也搭载了三种胶片风格。这些风格与计算摄影并不冲突,在让画面色彩变得独具特色并带有适当颗粒感的同时,依然保留了丰富锐利的细节。

  与众多胶片风格相匹配的类胶片机造型,银黑配色与全黑配色兼顾,也是富士相机大受欢迎的要素。

  如果你能合理设定或选择相机与手机上的这些滤镜、胶片风格,那么可以极大简化修片流程,甚至做到即时出片。在各类拍照设备上色彩风格愈发丰富的当下,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们的成熟与丰富,是受到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影响。而社交平台的追捧又反作用于相机的设计与销售,这在富士机型上尤为明显。

  这种趋势也将会在2025年得到延续,特别是对于入门、中端相机和手机而言,没有这些热门功能将会越来越被动。

  “怎么提升在九游娱乐的游戏体验?”

  关键信息:大疆Osmo Pocket 3一机难求,无人机持续更新。Profoto Pro-B3及快拆塑光附件为外拍摄影师增加助力。

  影像装备的舞台中,从来不是只有相机、手机与镜头。或者说,拍照设备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比如在2024年“一机难求”的大疆Osmo Pocket 3,它应该被称为口袋云台相机,实际上是相机、稳定器、屏幕、无线传输与操控等装置的精简集合体。而它之所以受到市场欢迎,原因也不仅仅是其本身性能出色,还因为它可以兼容如大疆无线麦克风、磁吸附加镜和续航手柄等配件,并可以与手机无缝衔接。

  此外,大疆NEO也刷新了自家最轻、最小的无人机纪录,让普通用户可以有更多玩法,满足从常规航拍到直播视频的多种需求。

  即使在传统摄影附件领域,我们也看到了众多探索与创新。比如Profoto推出的Pro-B3闪光灯,就是时隔多年后的一款电池供电Pro级外拍灯。它实现了750瓦秒的大功率,同时做工出色。面对日益轻量化的市场呼声,Profoto也推出了Clic快拆柔光箱等塑光附件,轻轻一拉就能完成柔光箱的展开。

  篇幅所限,我们没有展示的影像附件还有很多,比如丰富的国产LED灯光设备、三脚架和云台等设备。这些装备的出现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短视频拍摄需求,提升了拍摄品质,也将摄影与视频的疆界扩展得远超过往。

  尽管前面做了很多展望2025的内容,但我们认为一些关键点还是值得再拿出来做更多讨论。因为这些发展可能会影响未来影像设备的趋势,进而影响每一个摄影师或爱好者的选购与拍摄。

  我们乐于见到弯道超车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品牌上,但不得不说,正视差距、寻找技术突破和寻求差异化竞争是弯道超车的前提。如果一味模仿和走低价路线,那么只能一直追赶而无法超越。

  就2024年看到的情况来看,国产镜头中唯卓仕和老蛙都在向专业级发展,但二者也有各自的问题。唯卓仕的顶级产品在对焦技术和重量控制上与日系产品尚有差距,老蛙的产品更多偏重影视领域,缺少自动化技术和真正的大众化产品。

  展望未来,灵活的市场策略与更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规划,也是中国品牌弯道超车的契机。去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快速迭代,推出更“接地气儿”的产品,应该是中国品牌的优势所在。当然,这也离不开在自动对焦、光学和制造技术等方面的持续积累与创新。

  在2024年,唯卓仕、铭匠、叙光学、老蛙等国产品牌在海外平台的销量与口碑继续提升,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如同国产新能源汽车一样,一些海外评测机构对于中国品牌的印象也从最开始“廉价低端”的轻视,慢慢转变为了“有特色、有品质”的认可。这种基于过硬产品的文化输出,在未来一定还会持续下去。

  手机领域,2024年OPPO参与了巴黎国际摄影艺术展(Paris Photo),将超影像大赛的作品和自家出色的手机产品带到了这场世界级影像盛会之中。

  展望未来,来自中国的影像品牌与影像文化能否拥有更大声量,具备话语权,还需所有中国品牌的努力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