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行业是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需求的不断增长,演唱会市场吸引了大量观众,成为音乐人与粉丝互动的重要平台。从国际巨星到本土歌手,各类演出活动层出不穷,不仅提升了艺人的影响力,也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票务销售、场馆运营、舞台搭建、灯光音响设备租赁以及周边产品开发等。此外,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线上演唱会也逐渐兴起,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观演体验。然而,演唱会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票务乱象、演出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来进一步规范发展。
演唱会行业中,门票从上游主办方流向下游消费者的过程存在多渠道与复杂性。根据文化部、公安部规定,对于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出活动门票销售比例,演出举办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这部分门票主要通过猫眼、大麦等一级票务平台进行销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其中相当比例的门票会被利用高科技手段的黄牛获取。剩余的门票流向,一方面,主办方会向赞助商赠送一定数量门票,另一方面存在内购票等情况,这些门票最终多数经由黄牛的多层加价转手卖给消费者。
由此可见,从票务源头的分配到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主办方的利润诉求以及黄牛的运作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导致下游消费者面临票源获取难度大以及票价过高的问题。
从代表性上市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根据前瞻统计,我国年报明确披露演唱会业务营收数据的上市公司共15家,涵盖上游演唱会相关经纪公司、设备供应商,也包括中游票务、场馆运行等多个环节。从我国演唱会行业上市企业区域分布上看,北京和广东演唱会行业上市企业各有五家,北京代表性企业有设备供应商利亚德、内容设计及制作商锋尚文化、演唱会主办方北京文化、一级票务平台猫眼文化等,广东省代表性企业主要为设备供应商,有洲明科技、浩洋股份、艾比森等,主办方有遥望科技等上市公司。此外,浙江、上海、湖南和江西地区凭借较发达的传媒产业和场馆运营能力等,也有含演唱会业务的上市企业。
中国演唱会行业前景广阔,在政策支持、消费需求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推动下,市场将持续扩大。未来,数字化技术将深度融入演唱会的各个环节,线上线下融合加速,新兴细分市场不断涌现。区域市场将向二三线城市拓展,跨城观演成为常态。同时,内容创作将更加注重品质,行业整合与规范发展也将成为趋势。
从产业基础上看,通过企查猫检索国标行业“文艺创作与表演(R8810)、艺术表演场馆(R8820)、文化活动服务(R9051)、文化娱乐经纪人(R9053)、其他文化艺术经纪代理(R9059)”、登记状态为“存续/在业”的企业,截至2025年5月30日,中国相关企业有48.45万家,从演唱会产业链代表性企业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广东省内企业数量最多,超5万家;其次是浙江、山东、湖北及河北省,省内演唱会业企业数量分别为3.61、3.52、3.43和3.08万家,排名全国第二至五位,前五省合计占比全国演唱会企业数量的38.3%。
整体来看,演唱会行业企业区域分布与人口密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紧密相连。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因市场需求旺盛,为企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庞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了演唱会企业的发展;此外,经济基础雄厚,配套设施完善,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例如,北京、上海虽区域面积不大,但演唱会企业数量分别为2.44和2.23万家,展现出其强大的市场吸引力和产业集聚效应。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演唱会直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