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近日宣布,将在9月德国IFA 2025展会上正式发布全球首款115吋RGB Micro LED电视,并计划年内上市。这就意味着彩电显示领域继海信之后,又多了一个全球前三巨头正式加入RGB-LED电视阵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三星此款备受瞩目的产品虽然顶着“Micro LED”的名号,但实际上采用的是与海信、索尼类似的RGB Mini LED背光技术。三星之所以如此命名,关键在于其背光灯珠尺寸缩小至100微米以下,这一数字显著小于当前普遍采用的100-500微米规格。
从技术本质来看,这款产品与传统LCD电视的最大区别在于采用了RGB三色独立LED背光源,而非传统的白光LED。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因磷光体波长混合导致的色彩失真,理论上能够实现更纯净的色彩表现。同时,更小的灯珠尺寸意味着可以在相同面积下布置更多背光分区,从而获得更精细的局部调光效果。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这仍然属于背光技术的改良,与真正的自发光Micro LED技术存在本质区别。
此外,有消息称三星这款115吋巨幕电视的面板供应商极有可能是TCL华星光电。这一选择既反映了中国面板厂商在高端显示领域的技术实力,也暗示着全球显示产业链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星此次的产品策略,本质上是通过技术命名上的模糊处理,在高端市场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有行业人士向《视听圈》分析表示,三星“选择”在今年秋季推出115吋RGB Mini LED电视,绝非偶然。这一动作直接对标海信此前发布的116UX电视,标志着全球彩电巨头正式在百吋以上市场展开正面交锋。从行业角度看,这一布局释放出几个重要信号:
首先,百吋以上市场正在成为高端显示技术的试验场。海信、三星相继布局这一领域,索尼也在加紧研发,说明主流厂商已经将超大尺寸视为展示技术实力的重要舞台。这种趋势背后,是消费者对大屏体验的持续追求,以及厂商对高端产品利润空间的争夺。
其次,RGB Mini LED技术路线获得行业认可。虽然三星在命名上玩了个“文字游戏”,但其跟进这一技术的举动,实际上是对海信技术路线的变相肯定。这也意味着,在OLED之外,行业正在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高端显示解决方案。
最后,中国厂商的话语权正在提升。海信率先实现RGB Mini LED电视的量产,TCL华星成为三星的面板供应商,这些事实都表明中国企业在显示技术领域已经具备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海信宣布将在10月于韩国市场发售116UX电视,这一反向输出的举动更具象征意义。
随着三星、海信、索尼等头部品牌纷纷加码RGB Mini LED技术,全球显示产业正在迎来新一轮洗牌。这场竞赛将深刻影响未来几年的市场格局。
从技术路线来看,RGB Mini LED有望成为高端市场的重要补充。将会全球高端彩电市场形成对OLED电视强有力的冲击。其将凭借在亮度、色彩等方面的优势,有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特别是对于百吋以上的超大尺寸产品,RGB Mini LED可能是目前最可行的技术方案。
从市场竞争来看,头部品牌的布局将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可以预见,在海信、三星、索尼等头部品牌的涌动下,其他品牌也会加快RGB Mini LED产品的研发步伐,以避免在高端市场掉队。这种鲶鱼效应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从产业链角度看,中国企业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TCL华星为三星供应面板的事实证明,中国面板厂商已经具备参与全球高端产品供应链的实力。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制造环节,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企业也开始掌握更多话语权。
三星这一次新品RGB-Micro LED电视的命名争议,本质上反映了显示技术快速发展期的概念混乱。但抛开名称之争,我们可以看到行业正在发生的一些深刻变化:即显示技术正迎来多元发展期。
除OLED之外,Mini LED、Micro LED等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为厂商和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中国企业已从技术追随者成长为创新引领者——海信的RGB Mini LED突破和TCL华星的面板供应能力就是明证。百吋以上市场正成为检验企业实力的终极考场,这里的技术难度和成本控制要求极高,能在此立足的品牌很可能主导未来显示行业格局。名称之争终将让位于真正的技术实力。
后记点评:随着IFA 2025的临近,三星这款“名不副实”的Micro LED电视必将引发更多讨论。但比产品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命名争议背后正在发生的产业变革。当技术边界日益模糊,概念炒作终将让位于真正的创新实力。在这个意义上,三星的营销策略能否奏效,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