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当地时间6月30日上午10时许,温暖的阳光穿过云层,洒在马达加斯加东北部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辽阔的旱季草原散发出金色的光芒,一层层向远处绵延。
当地时间6月30日上午,马达加斯加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当地居民骑自行车经过杂交水稻田。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胡盼盼 摄影报道
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是马达加斯加最重要的水稻生产区之一,有“马达加斯加粮仓”之称。湖南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一行来到该区安帕拉法拉武拉市安博希贾纳赫里村时,耳边传来一阵阵欢快的歌声:“欢迎你们到来,季节到啦,我们一起插秧啦!插秧啦!插秧啦……” 透过路边浓密的芭蕉叶望去,金色稻田旁,几百名当地农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弯腰、左手分秧、右手插秧……他们穿着鲜艳的衣服,用熟练的舞蹈动作,再现插秧的热闹场景。
当地时间6月30日上午,马达加斯加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柏连阳(右二)和当地农民一起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胡盼盼 摄影报道
每年4至6月,是马达加斯加水稻收获季节,当地农民会举行隆重的丰收节庆祝仪式。不同于往年,今年是安博希贾纳赫里村农民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丰收。
丰收节庆祝现场设在安博希贾纳赫里村农户塔希依里家的杂交水稻田边。植株粗壮,稻穗低垂,塔希依里站在半人高的稻田里,微微昂起头,满脸自豪,围着他的是多家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
当地时间6月30日上午,马达加斯加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杂交水稻稻穗沉甸、谷粒饱满。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胡盼盼 摄影报道
对塔希依里而言,丰收,增加的不仅是产量,更是农民的尊严、对未来日子的信心。塔希依里种了20多年当地水稻,以前一家人经常吃不饱饭。在今年极端干旱的情况下,他种的杂交水稻产量达到了8.6吨,是当地普通品种的2倍以上。塔希依里购入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明年他准备种5公顷杂交水稻,挣到的钱准备用来买汽车、建新楼房。
丰收的喜讯,从这片杂交水稻田传到十里八乡。周边村庄的农民盛装打扮,早早地聚集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马达加斯加总统府粮食主权国务秘书塔西亚纳从300公里外的首都赶来,和大家一起见证杂交水稻丰收的喜悦。
当地时间6月30日上午,马达加斯加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当地农民穿着鲜艳的衣服,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胡盼盼 摄影报道
仪式现场,没有音响、灯光,也没搭舞台,最抢眼的设备是农机。崭新的脚踩脱粒机和手摇式鼓风机,被涂上了喜庆、耀眼的大红色,这是当地农民最好的收获机器。
当地时间6月30日上午,马达加斯加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当地农民用手摇式鼓风机,将丰收的水稻进行除杂。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胡盼盼 摄影报道
尽管条件简陋,但丰收的喜悦感染了每一个人。男女老少围在一起,笑着、唱着、跳着,欢快的歌声和饱满的谷粒在空中飞扬。
人群中,精心打扮的吾蒂特十分靓丽。她穿着平时不舍得穿的红裙子,白色的耳环、项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看得到的幸福日子一样。她明年准备种1.5公顷杂交水稻,丰收后,用赚的钱买一台手扶拖拉机、一头牛。
载歌载舞,不知不觉人群中多了一群黄皮肤的人。从中国湖南到马达加斯加这片稻田,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专家一路上颠簸了50多个小时。看着眼前欢快的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柏连阳笑着笑着,眼眶逐渐湿润。他说,一路走来,杂交水稻推广十分不易。袁隆平院士如果在天上看到这片场景,一定很欣慰。
当地时间6月30日上午,马达加斯加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专家们和当地农民交流。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胡盼盼 摄影报道
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是袁隆平院士的两大梦想之一。2007年起,一批批中国农业专家来到这里,经过十几年努力,将杂交水稻种子撒向马达加斯加全岛每一个重要的水稻生产区。
当得知眼前这群黄皮肤的客人是中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的专家时,吾蒂特和当地农民主动围上来。尽管语言不通、舞步不一,但当黑皮肤的手牵起黄皮肤的手,真诚的目光在充满稻香的空气里相遇时,心与心的距离早已跨越山海、紧紧相依。
一起俯身收割水稻,一起高高扬起稻穗进行脱粒……欢声笑语中,丰收节接近尾声。临近分别,吾蒂特、塔希依里等农民紧紧握住柏连阳的手,他们希望能买到更多杂交水稻种子,期望明年有更大的丰收。
当地时间6月30日上午,马达加斯加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主任柏连阳(右二)和当地农民一起脱粒。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胡盼盼 摄影报道
返回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的路上,柏连阳召集团队成员在车上开会:寻找制种基地、搜集马达加斯加气象数据、检测马达加斯加土壤性质、邀请马达加斯加农民去湖南开展技术培训、加快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合作项目落地……
夕阳的余晖铺在马达加斯加广袤的草原上,大地一片金黄。一粒杂交水稻的种子,点燃这片土地的丰收希望。